陳裙光 光前裕後〈財富篇.五〉-留財與裸捐

陳裙光 光前裕後〈財富篇.五〉-留財與裸捐

談及財富,捐獻甚或裸捐都是不可不談的課題;不論捐獻或裸捐,都是達至財富處理之最高境界,因它不單要擁有個人情操, 交代給家人的擔當, 更需要有勇氣面對後人的看法。

 

裸捐的風氣可說始自2010年,前世界首富比爾.蓋茨(Bill Gates)和股神華倫.畢菲特(Warren Buffett)聯合發起了「捐獻誓言」的行動,推動全球富豪承諾,在生前或身後將一半以上的財富捐獻作慈善用途。在他們努力推動下,只消兩個月便成功游說40位億萬富翁共襄善舉。

計劃發起者之一蓋茨夫婦,將大部分財富捐予慈善基金會,而另一發起者畢菲特更只保留1%財富。著名社交媒體Facebook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朱克伯格,亦聯同妻子將他們在Facebook的99%股份,約450億美金的資產捐出,以促進下一代平等生活,裸捐風氣的氣勢可謂一時無兩。

這是否代表這群西方富裕人士不愛惜子孫和兒女?個人認為未然,只是他們不主張以大量財富溺愛孩子而已。美國世紀投資公司創辦人詹姆士.斯托爾斯(James E. Stowers)更曾表明,若為孩子留下大量財富,將會使他們連早睡早起的理由都失去!

西方思想深受宗教影響,多認為富人只是社會財富的管理人,超越生活所需的財富均屬於社會。 名錶品牌百達翡麗(Patek Philippe)的廣告曾這樣形容財富:「我們並非真正擁有財富,只是為下一代暫作管理人。」 或許因這種認知,鋼鐵大王安德魯.卡內基(Andrew Carnegie)就曾提及:「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。」因此他幾乎將所有財富都捐予公益事業,這番話也大抵成了美國富豪的座右銘。

難怪西方發展出「再富也不能富孩子」的觀念,認為太年輕便擁有大量財富,會容易損其心志,變得好逸惡勞,始終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。美國一份信託報告曾提及,35歲前年輕人都不適宜管理大量金錢,反映自力更生,好好地享受由無到有的樂趣。

其實華人社會何嘗沒有這種高尚情操,晚清名臣林則徐就曾有一番氣概萬千的名言:「子孫若如我,留錢做甚麼,賢而多財,則損其志;子孫不如我,留錢做甚麼,愚而多財,益增其過。」顯示了中國人留德不留財的價值觀。

孟子提出的「達則兼濟天下」,是中國自古至今的觀念。因此每有天災,總會互助,甚或有賢士自發捐獻作援。古有北宋名臣范仲淹、明代富豪沈萬山;今亦有中國首善陳光標、台灣長榮集團張榮發、王品集團戴勝益等,將大部分財富捐獻予公益事業。

誠然,中國近百年受戰亂困擾,苦難重重,老百姓及企業家均經常處於極度不安的危機感, 形成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理狀態, 累積財富自然成為保護自己及家人的不二法門、甚或出現「再窮也不要窮孩子」的想法。

對普通人來說,這都是可以理解的,留財給子女希望他們過着安逸的生活始終是主流意願,然而富裕人士更應着重於祝福性的傳承,因為透過慈善捐獻,不單能燃點自己,照亮家人,更能祝福社會及福澤族群。畢竟,予人玫瑰,手留餘香。

專欄作家

陳裕光博士(逢周五見報)

傳承學院榮譽主席,致力協助華人家族企業世代相傳。他亦為大家樂集團前主席,帶領企業成為世界最大中式連鎖快餐上市集團。

文章刊登於2017年2月3日 (五) 於都市日報新聞版,內容轉載於

http://www.metrodaily.hk/metro_c…/光前裕後%E3%80%88財富篇%EF%BC%8E五〉-~-留財與裸捐

上一篇:陳裕光 光前裕後〈財富篇.四〉 - 恭喜發財,利是逗來 下一篇:傳承大使年會2017 - 鄧耀昇先生及陳嘉賢小姐分享回顧 (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