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裕光 光前裕後〈財富篇.四〉 - 恭喜發財,利是逗來

陳裕光 光前裕後〈財富篇.四〉 - 恭喜發財,利是逗來

明天就是新春大吉,在這喜氣洋洋的時節,最開心興奮的,莫過於小孩子,大都興奮地期待「逗利是」。利是錢幾乎是孩子整年最大筆的「收入」。其實,這亦是父母讓孩子理解錢的價值,該如何運用、處理及管理的絕佳機會。

 

為了教導子女認識財富,有些父母是將孩子的利是錢存進銀行,讓孩子處理戶口,學習記帳、管理, 支配錢財, 慢慢學懂理財之道;也有父母將利是錢用作部分學費支出,藉此讓孩子理解及培養他們的自立精神和家庭責任感。若孩子想動用利是錢作消費,父母便需要協助他們作適當選擇,避免不必要的浪費,讓他們從小認識節儉的重要性。

在當今社會,愈來愈多年輕父母意識到,培養孩子理財觀念比將物質財富直接留給孩子更重要。因為良好的理財觀念,可以加強孩子未來的生存和適應能力。

正因如此,理財商數MQ(財商)這個新詞彙亦乘時而起,即如何透個理財智慧, 認識和駕馭金錢的能力。 智商也許是依靠天賦,但財商卻得靠後天的培養教育。

培養孩子財商不外乎兩方面,一是正確認識金錢,二是正確使用金錢。父母可從日常生活教育着手,在他們認識和使用金錢的過程中,養成既正確又一生受用的理財觀。

德國漢堡大學心理學教授邁爾思亦提出,現代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資產,是教育孩子三大財富能力,「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、處理物質欲望的能力、了解金錢極限的能力」。

雖然世界千變萬化、變幻無常,但大多數國家和民族的教育模式,均希望增強孩子對金錢的認知及掌控能力。

以日本為例,家長要求孩子自力更生、勤儉持家,多勞多得。至於美國,兒童理財教育則倡議賺錢比節儉重要,所以往往灌輸風險與收穫成正比的冒險精神。

再看歐洲那邊廂,德國父母給孩子的零用錢往往很少,好讓他們珍惜靠勞動換取零用錢。反之,法國家長給予孩子較多零用錢,從小培養他們成為理財高手。而英國人則認為,培育理財能力的關鍵期是5至14歲,政府甚至將儲蓄和理財定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。

最經典的理財教育莫過於猶太人,他們驚人的財富和獨特的理財觀念讓世人為之折服。猶太人的金錢教育有四大基本原則:

首先,每個人都有明確的物權概念,我的是我的,你的是你的,人要保護個人財產,同時亦要尊重他人的財產。

第二,猶太人講究節儉,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即可,不會炫富,也不追求奢侈品。

第三, 一定要知道錢從何而來,應往哪裡去。

第四,理解錢財有時限,智慧才能伴隨終身。

綜合以上不同的理財原則,我們應理解理財教育最核心的理念是「責任」。讓孩子知道處理錢財的責任,為個人及家庭生活無憂負責任,更要懂得回饋社會的重責。

子女的理財教育更是家長的責任,必須授之以漁,而非僅僅授之以魚。家長不妨趁春節期間,讓孩子提早認識理財的重要性及責任心。

專欄作家

陳裕光博士(逢周五見報)

傳承學院榮譽主席,致力協助華人家族企業世代相傳。他亦為大家樂集團前主席,帶領企業成為世界最大中式連鎖快餐上市集團。

文章刊登於 2017年1月27日 (五) 都市日報新聞版,內容轉載於http://www.metrodaily.hk/metro_columns/光前裕後〈財富篇.四〉-~-恭喜發財,利是逗來/

上一篇:傳承大使年會2017 - 鄧耀昇先生及陳嘉賢小姐分享回顧 (下) 下一篇:陳裙光 光前裕後〈財富篇.五〉-留財與裸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