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裕光 光前裕後〈知識篇.五〉 - 舊經濟Out 新智能In

陳裕光 光前裕後〈知識篇.五〉 - 舊經濟Out 新智能In

歷經19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、20世紀初的第二次工業革命,直至以電子科技推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,人類知識一直不斷的累積。在21世紀初,以數碼化和資訊網絡為首的共享經濟,帶動了顛覆性創新的第四次工業革命。

 

伴隨互聯網所向披靡的影響,共享創新發展模式隨處可見。共享軟件Linux、共享信息Facebook、共享汽車Uber、共享酒店Airbnb、共享辦公室WeWork、共享視頻Youtube、共享知識Wikipedia等,標誌着全民製作互動、知識共享的時代以難以抵擋的姿態迎頭而來。

共享的理念已是世界潮流,每個人皆能盡量發揮個人知識和技能,昔日填鴨式的知識轉移方式已過時,無論在任何領域遇有問題,也可以找到答案。在此共享經濟模式下,愈來愈多自由工作者自己出謀獻策, 將其個人知識技能在「共享」的平台發揮。

未來10年,現時大部分人類工作均可被機器取替,任何「助理」、「代理」或「經紀」等中介人職位,都不能倖免。世界各地專家,今年均有研究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。

人工智能普及,首當其衝的職業是教育水平較低的藍領。而未來30年,任何人類能做的事,機械人幾乎都可以執行,甚或會計員、教師、大學教授等知識類型的職位也能代替。可想而知,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崗位,並不限於藍領階層,白領、知識工作者同樣能被替代。

誠然,人工智能已不單限於圍棋的領域,甚或對疾病、貧困、氣候變化等範疇亦同樣可以伸出援手。人工智能不懼艱辛、危險和沉悶的工作,所以他們能夠取代當前很多漫長艱鉅工種。

展望將來,人工智能速度會愈來愈快,學習能力會愈來愈強,數據分析會愈來愈多,責任也會愈來愈大。隨着智能程度愈見高漲,未來人工智能必然持續發展,除可取代簡單的腦力勞動工作,更無可避免進而重整傳統產業及知識平台。

對人工智能發展積極樂觀之餘,我們同時亦須關心,其可能產生人所不願見的種種後果,包括產生自主武器、造成經濟災難,以及發展出與人類發生衝突時,擁有自我意志的機器。

正因如此,知名物理學家霍金及Tesla 創辦人Elon Musk ,都紛紛表達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憂慮。

在智能技術發展之同時,我們惟寄望人工智能可擁有人類的「道德意識」及「感情質素」,如何保持人類在處理情、理、法之間的人性平衡,並顧及道德良知的基礎底線,務求機械化與人性化融為一體,人機合一!

陳裕光博士(逢周五見報)

傳承學院榮譽主席,致力協助華人家族企業世代相傳。他亦為大家樂集團前主席,帶領企業成為世界最大中式連鎖快餐上市集團。

文章刊登於2017年3月17日(五)《都市日報》新聞版,內容轉載於http://www.metrodaily.hk/metro_columns/光前裕後〈知識篇.五〉-~-舊經濟out-新智能in/

上一篇:陳裕光 光前裕後〈知識篇.六〉 - 人生第一義務 下一篇:傳承學院與製衣業訓練局合辦「家族傳承系列:企業交接篇」工作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