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裕光 光前裕後〈知識篇.六〉 - 人生第一義務

陳裕光 光前裕後〈知識篇.六〉 - 人生第一義務

過往3年,我進行了無數次演講,在管理、市務及企業傳承上,分享了不少個人經驗與體會。看似樂此不疲的巡迴演說,純因我深信知識猶如燭光,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,能改變個人亦能啟發命運。對我而言,知識傳承無疑是人生第一義務。

 

回顧過去的演說,發現自己不單傳達知識,而更多是傳遞個人思想和價值觀,由自身的觀點及角度出發,啟發聽眾自行發掘知識。

不管是理論上還是經驗上的分享,凡是能夠提升他人的知識和智慧,影響其思想品德,增進其做人處事的技巧,甚或啟發其營商心得,皆可稱為教育。因此,我現在人生下半場所做的事情,亦可稱屬於教育的一種。

人的一生可說不斷地從事林林總總的知識傳承,家庭教育如是,學校教育如是,社會教育如是,生命教育如是。但是說到底,最好的教育莫過於父母以身作則的教育,常言道:「父母是孩子的鏡子。」父母的作為,對孩子有強而有力的影響。因此父母對孩子要求的,自己也要做得到。 畢竟,言教重於書教,身教重於言教。

孩子教育有三個重點,身教、言教、境教。

「教」的甲骨文,左邊由「爻」與「子」組成,代表上所施下所效,父母長輩做的,孩子模仿;右邊在古文的寫法是一個「心」字,可見「教」字背後的意思為「身教」,以身作則啟發心智。 「教育無他,愛與榜樣而已。」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言簡意賅地解釋了一切。

父母為孩子樹立的榜樣,是經年累月自然地形成,孩子在耳濡目染下模仿父母行為的同時,亦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們的興趣和性格。

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成就,與他童年時的良好家庭教育不無相關。母親以音樂陶冶,豐富了他的想像力;叔父以數學啟發,增進了他的邏輯思考。人類之聰明,實是得益自一代一代的知識傳承和積累,所以人再成功,也不能忘記感謝父母長輩的付出。

另一方面,父母亦不要忽略生活中每件瑣事作為教育的目標 。名教育家約翰杜威正曾說:「教育即生活,生活即教育。」正因如此,非常欣賞我太太潛移默化的方法,帶領一眾孫兒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學習,時而坐小輪,時而坐電車,時而逛農莊,時而逛街市。

教育應透過日常生活,作出漸進的引導,久而久之,自能取得教育的成效,培育出良好的生活習慣,性格上的氣質,欣賞生命的靈性、受得起磨練的個體。

無疑,孩子如花也如樹,既要灌溉,也要修剪;既要愛護備至,也需要接受磨練;既要知識,也要智慧;既要言教,也要身教。

學校教授的是知識傳承,父母傳達的是智慧傳承。畢竟,物質上的承傳只能讓孩子長為成人;知識的傳遞則可讓孩子成為賢人;而智慧上的傳承更可能讓孩子成為偉人。 這亦正是父母人生中的第一義務及終極責任。

難怪有人說: 「沒有教不好的孩子,只有不識教的父母。」

陳裕光博士(逢周五見報)

傳承學院榮譽主席,致力協助華人家族企業世代相傳。他亦為大家樂集團前主席,帶領企業成為世界最大中式連鎖快餐上市集團。

文章刊登於2017年3月31日(五)《都市日報》新聞版,內容轉載於http://www.metrodaily.hk/metro_columns/光前裕後〈知識篇.六〉-~-人生第一義務/

上一篇:家族企業管治及規範之窺探專題講座 下一篇:陳裕光 光前裕後〈知識篇.五〉 - 舊經濟Out 新智能In